发布日期:2025-05-25 16:29 点击次数:168
无论有钱没钱,吃瓜都是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这两天京城某著名医院就为大家提供了惊天大瓜:一位外科医生 被妻子举报出轨多人。其中一位出轨对象的身份,或者说学历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名被曝光与出轨者保持不正当关系的规培医生,毕业于协和的4+4项目,本科是美国名校,隶属于哥伦比亚大学的 巴纳德学院经济学专业。
很多人得知这一点后愤慨异常:别人做医生都卷成需要学医八年的八年制了,一个文科生怎么就混到著名医学院,混了4年又在三甲医院里拿手术刀了?
很快吃瓜群众发现4+4里不仅有本科学经济,还有学地质、园艺的。一时间,那位脚踏多条船的始作俑者反倒不那么被关注了。真是大夫采花,学校踩雷。
实事求是地说,本科学经济再去读医做医生真不是什么原罪。4+4大瓜有很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可唯独不该仅因某人本科文凭上的专业就上纲上线。
协和4+4项目从网上的介绍看是参考美国医学院培养制度。而美国的医学院都是本科读完后申请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没有本科医学学位。
美国的医学培养制度里,本科专业也没有限制——没有医学本科,无论哪个美国学生,进入医学院后都能算是“转专业”。这与有医学本科教育,甚至绝大部分临床医学教育就是从本科阶段起与其它专业严格隔离的中国完全不同。
由于协和的4+4参考美国的医学培养体系,不限制本科专业,它招收经济、地质等其它在我们传统思维里和医学距离很远的本科专业毕业生,在原则上无可厚非。
本科读文科后进入医学院,在美国也绝非惊世骇俗。比如哈佛医学院2024级学生的背景资料:
这所全球顶尖医学院招收的165名新生里,本科是社科专业的占比能到10%。
因此,协和4+4招了一个经济学本科学生,这本身不是什么问题。
不过很遗憾,为协和4+4的辩护,我个人认为只能到“招个哥大经济学本科生,理论上不违背原则”为止。再细究下去,疑点越来越多。
虽说美国医学院招生不限本科专业,但超过一半的学生还是来自生物等与医学关系更密切的专业。像是美国医学院协会(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of Medical Colleges)的数据,2020年全美进入医学院学习的22239名学生,12845人本科为生物专业,物理2240人;相比之下,社科只有1991人,人文学科832人。
你在美国是可能碰到本科读英语、历史的医生,但那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还是理科毕业,而且是和医学相关性更大的理科本科。
不限本科专业的情况下,美国医学院学生主要来自生物等相关专业,也有原因。医学院会要求学生学习过多个与医学相关的本科课程,所谓的达到“pre-med”(医学预科)要求。读医学院还要考 MCAT(类似读美国研究生要考GRE)。而 MCAT考试也侧重生物、化学、物理等和医学相关的理科。
pre-med课程加上MCAT,让生物等理科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契合美国医学院的标准,也导致很多想当医生的美国孩子大学选专业时更倾向于选那些专业。
当然,读别的专业不是不能上美国医学院——哈佛去年不还招了10%本科读社科的学生嘛。但这些专业的学生如果想读医学院,面临的挑战整体上会更大一些,如除了完成本专业的本科课程,还要另外多修很多pre-med的课。
因此,在以“4+4是参考美国医学培养制度”为由,反驳对经济学本科的外科医生的质疑时,我们不能忽视两个关键前提:
1. 美国医学院不限制本科专业,但仍然将医学专业视为需要良好科学知识背景的学科。
2. 美国医学院也建立了一套相对统一的招生标准。
注意是相对统一,美国没有“高考”,MCAT等标准化测试也没有绝对的录取分数线。但美国医学院都会参考MCAT分数、本科GPA、课外活动(比如与医学相关的志愿服务)等情况来筛选学生,而前述提到的pre-med标准,大部分学校也是大同小异。
而在中国尝试”4+4“,尤其是完全照搬美国的”4+4“,由于没有美国医学培养的那套体系支撑,实际效果包括招生的公平性很值得怀疑。
像我看到的协和4+4招生标准是要求修过一些课,这参考了美国的pre-med课程要求。但中国并没有类似MCAT的医学院入学标准测试,4+4培养医学博士,却把其他研究生博士生需要经历的考研都绕开了,这是否是合理且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呢?
就算某所学校为每年招的这40来个学生专门设置了最公平的内部选拔测试。我们站在学生角度,说点现实问题。 不管你本科读的是经济还是园艺, 如果你是在美国申请医学院,你辛苦多修那么多本专业不需要的pre-med课,又辛辛苦苦考了MCAT,可至少有很多个医学院,一年两万多个招生名额可以去争一争。
但中国呢?4+4全国只有少数学校尝试,一年名额加起来恐怕比哈佛的招生都少。因为这次的大瓜,网上曝出协和4+4近两年录取学生专业背景,每年都能有几个本科与医学明显相去甚远,应该要在原专业外另修大量课程才符合申请标准的学生。这些学生当时是怎么规划出毕业读个4+4的?
就比如这次大瓜里 哥伦比亚经济本科毕业的女主,除非当时这人也在申请美国医学院,很难解释为什么会去多修那些课。
在中国医学教育整体并非4+4模式下,一年才招40多人的班里居然每年都能稳定出几个专业跨度如此大的人才。我是想相信有些人就是对医学有真爱,在高考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并不高的情况下, 愿意去争取这每年极少的名额,来改变自己高考时的选择。但很不幸,我已经三十多岁了,不是三岁。
国内医学院会参考美国医学培养制度,搞4+4,自然是因为想搞培养精英的模式。但在整个国家的医学培养模式、教育大环境与4+4相去甚远的情况下,硬生生割裂出面向极少数人的“美式”精英医学院,真的合适吗?
就说学生筛选好了。美国想学医的不管什么专业都去搞pre-med,考MCAT了,没有本科的医学院挑选学生是很精英,可却是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筛选,再培养成精英。
国内呢?想读医的高考不会考医学专业?美国那是没有医学本科,要有,读pre-med的还不多半都去考本科的医学专业了?4+4的筛选基础是什么?真的是有些人想象的长子里拔长子吗?
全世界不是只有美国一种医学院培养模式能够成才。英国就有医学本科,法国也是本科开始,只是培养周期长,需要读约10年。它们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一样很精英啊。
忽视整体教育环境、体系,盲目追求别人的外在形式,搞不好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我们姑且不论这次成了大瓜的D医生,以哥大经济学本科身份考进4+4的时候是否符合标准,毕竟这个标准是开4+4的学校自己定的。但是,按目前曝光出来的信息,这位D医生符合4+4想要培养成的医学精英标准吗?
大瓜里非常可笑的一点,男主回复记者采访时居然说自己私生活有问题,医德没问题,不服处罚。不管是这个副主任医师,还是他出轨的女护士以及4+4培养出来的高材生D医生,如果是自己去酒吧夜店,别说出轨一个两个,就是一晚上出轨100个,不论男女,都是私事。但问题是这仨不是跑去酒吧夜店寻欢作乐,是工作中的上下级之间发生不当关系,能叫私事、私德吗?
都不用提曝光出来的手术室吵架、阻碍正常科室轮转,就凭男的与两个出轨对象存在领导关系,只要有不当关系就可能严重破坏工作环境。
当然,现实中比这瓜狗血离谱得多的事儿也不是没有。但是,回到教育之上,如果4+4真的按美国医学院那样培养精英了,4+4毕业出来的D医生应该知道,自己作为医生,以后要处于领导位置。都不说搞4+4的校领导们期待的培养医学领军人才,就是个普通医生,手术室里护士、技师、未来的规培生、实习生,都要听自己指挥。参与到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里去,别人还能把你这个领导当真吗?
如果真是好好读的哥伦比亚本科,还准备了pre-med要读医学院的,应该不会自轻自贱到这个地步。
所以,问4+4到底招了些什么人,还真没什么问题。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订阅关注防失联
前沿医药,请关注
参考资料
https://hms.harvard.edu/news/class-2028-welcomed-their-new-home
https://www.ama-assn.org/medical-students/preparing-medical-school/which-undergrad-majors-are-best-med-school
更多精彩内容见Youtube:Y博的科普园
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同步更新